環保放生

宗教放生活動,一直危害環境生態,困擾保育界,許多由宗教放生的動物,因為不能適應環境而死亡,做成「放生」等如「放死」的結果。同時不恰當的「放生」,又會嚴重干擾生態系統平衡,甚至帶來不可逆轉的後果,例如原產於美洲俗稱巴西龜的紅耳龜,透過宗教放生或遺棄至香港各大小溪流、水塘,逐漸取代香港原生淡水龜,破壞了河溪的生態。又或經過基因改造雜交而成的沙巴龍躉,本該只在海鮮酒家,卻被放生於不同海域,除時與海洋其他石班魚類雜交,嚴重改變海洋生態。

然而,放生與保育並不一定背道而馳,正如世界各地進行的魚類放流計劃,我們透過與宗教團體宣傳,和他們溝通合作,透過恰當的魚種和放流地點的選擇及有系統的監察,可以於監控放生活動之餘,亦可豐富海洋資源,甚至可以為夕陽的魚類養殖業帶來曙光,達至三贏的局面。

在2008年,我們與宗教團體合作,舉行全港第一次的「環保放生」活動。讓「環保放生」能夠實踐同時保育環境的目標。我們指導建議放生的物種,以本地海洋魚類及以幼魚為主,而當中不包括甲殼類(蝦和蟹)及貝類等其他生物。我們更為此制訂出14種本地可放生的魚類品種作為參考,並製作成小冊子,免費派發予教友、宗師及教會主持人。

在過去十年,我們曾與不同的團體合辦超過三十場「環保放生活動」,社會大眾對環保放生的重要性不斷提升,保育意識也較之前十年亦有明顯的改變。

我們深信通過教育、良性互動溝通,可提昇宗教界的保育意識及決心,雖然在「放生」的道路上,仍是荊棘滿途,但我們亦明白愈是艱難的路,愈不能放棄,更會懷著最大的決心,讓「環保放生」成為解決「放死」的良方。


希望了解詳細「環保放生」資料,請參考或下載以下檔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