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科研項目

a. 麻鷹普查

麻鷹,又名黑鳶或黑耳鳶,最能代表香港的鳥類,香港最常見的中型猛禽。香港有綿長的海岸線,如果計入200多個島嶼,形成總共長達1000公里以上的海岸,而4四成的土地屬於郊野公園,加上堆填區、避風塘等人工環境,為麻鷹提供多樣的覓食和繁殖場地,每年冬季更吸引北方遷徒而來的麻鷹停棲避寒,讓香港成為華南地區重要的麻鷹棲息地。

為了解香港環境的變化對麻鷹及其食物鏈的影響,我們在2015年起,持續對全港麻鷹的數量及分佈作出有系統的調查,並研發透過手機程式,組織大眾參加麻鷹普查工作坊,以「公民科學家 Citizens Scientists」模式活動,有系統地紀錄麻鷹的數量,生態數據等,為日後制定保育措施提供詳細的資料。


b. 珊瑚重置計劃

珊瑚是海洋裏重要的生態系統,據統計,全球約四份之一的海洋生物於珊瑚生活。但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天氣日趨嚴重,每次強勁的颱風,都對脆弱的珊瑚,帶來相當的破壞,而香港海岸裏生長的珊瑚更是首當其衝。

自2015年起,我們看到香港的珊瑚正面臨嚴重的威脅。遂決定進行「珊瑚復育重置計劃」,經過對香港珊蝴生長環境進行廣泛的調查及考察後,選定在香港東北面的往灣洲作為試點,並透過 CSR 的合作,與參與的企業員工,總計出海進行潛水作業超過12次。

在2019年8月的海上調查中,我們發現了過往努力的成果!在眾多的珊瑚樣本中,其中一個樣本健康生長成功,證明方法是可行的,因此我們在2020年起進一步擴大計劃的規模,希望有更明顯的成果,為香港的海洋生態保育,獻出一分力量。


c. 海岸生態普查

2004年一次海岸考察活動,我們看到市民對海岸潮間帶生物的好奇,便隨後舉辦「海岸觀察」活動,帶領市民走到香港各種不同生境的海岸,探索和認識海岸豐富奇特的小生命。並且透過互動的教學模式,簡單的樣本採摘,如何設定採樣帶等等,模擬科學實驗操作,讓大家體驗生物學家的工作,認識各種海岸生命的生態特色,提高大眾對海岸保育的意識。


d. 海草生境普查

香港於90年代的海草普查,曾經紀錄到四十多個地點的海岸,充滿了生態價值極高的海草。隨著時代的變化,急速的城市發展,現在還存在多少?我們透過這次海草生境普查,四年以來,走遍不同海岸觀察和紀錄,比較90年代的數據,發現目前海草的分布,只剩下不到一半,不多於20處地點還存在海草。

海草的生境備受威脅,制定保育海草的措施刻不容緩!另一方面,我們亦不時透過公眾活動、海洋工作坊等等,提高大眾對海草的認識,進而加入行動,支持和保育香港珍貴的海草生境。